如何識別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
早期?多見于6個月以內小嬰兒(特別是3個月以內),可有多汗、枕禿、易激惹、夜驚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并非佝僂病的特異癥狀,僅作為早期診斷和參考的依據。
激期?骨骼體征<6月的嬰兒可見顱骨軟化(乒乓球感),≥6月嬰兒可見方顱、手足鐲、肋串珠、肋膈溝、雞胸、O型腿、X型腿。
恢復期?上述癥狀和體征逐漸減輕或消失。
后遺癥期?多見于2歲以后的兒童。
如何治療維生素D缺乏
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活動期,預防畸形。措施是:
①維生素D口服:劑量為2000~4000IU/日,1個月后改為400IU/日。
②大劑量突擊療法:當重癥佝僂病有并發(fā)癥或無法口服者,可大劑量突擊治療,維生素D 20~30萬IU/次肌注,3個月后改為400 IU/天口服治療;1個月后應隨訪,如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3個月后復查X線。
如何預防營養(yǎng)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營養(yǎng)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旦嬰幼兒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和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治療佝僂病,故我們應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
日光照射?每日應堅持讓嬰幼兒戶外活動2小時,有研究顯示嬰兒臉部每周至少有2小時暴露在陽光下,上肢和下肢至少30分鐘即可維持嬰兒血25-(OH)維生素D濃度在正常范圍低值。
食物?哺乳期嬰兒需直接服用維生素D 人乳研究顯示,人乳維生素D含量很低,若維生素D缺乏的乳母所分泌的乳汁中維生素D含量則更少,所以哺乳期嬰兒應直接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以維持25-(OH)維生素D的正常濃度。
根據配方奶品種及攝入量計算維生素D的攝入量?我國各種嬰兒配方奶強化維生素D濃度大概為28~666 IU/L,因此對于配方奶喂養(yǎng)的嬰兒,每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需根據配方奶品種及攝入量來計算,維生素D攝入不足400 IU/天者,需加服維生素D制劑。
年長兒維生素D的補充?因戶外活動多,飲食多樣化,不必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D。但對于生長速度快、日光暴露少、不飲奶的兒童和青少年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制劑。
維生素D制劑的選擇?在日光暴露不足、攝入維生素D不能滿足兒童所需推薦量時,需選擇人工合成維生素D制劑,該類制劑多為A、D復合制劑。選用原則是:AD制劑中維生素A與維生素D之比為3:1,因為維生素A推薦預防劑量為1 200~2 000 IU/日。
根據嬰幼兒不同情況進行補鈣?對于母乳喂養(yǎng)兒,因母乳中含鈣量高,且鈣、磷比例為2:1,是腸道鈣吸收的最佳比值,因此母乳中鈣完全能滿足≤6個月純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鈣需求。
配方奶喂養(yǎng)兒,雖然鈣磷比不及母乳,但含鈣量更高,只要奶量每日達到700 ml以上,也基本能滿足相應年齡段鈣的需求。
年長兒因飲食多樣化,只要能堅持飲奶、平衡膳食,均不需常規(guī)補鈣。
注意鑒別維生素D中毒?因維生素D過量后,早期癥狀無特異性,且與佝僂病早期癥狀有重疊:如煩躁不安、多汗等,故補充維生素D時應注意鑒別。
我們知道營養(yǎng)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與維生素D和鈣的營養(yǎng)密切相關,故只要我們能及時、合理地給予補充,注意充足的日光照射、飲食的平衡,本病是可以預防的。
總結:過量或缺乏對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都會有影響,判斷其是否失衡,除以上方法外,還需定期監(jiān)測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