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營養性貧血是世界各地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營養問題之一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報告( 2015)的數據, 在6歲及以上的居民里有9.7%患有貧血, 而對于孕婦群體而言, 這一數字更是高達17.2%。正因如此,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 “孕產婦和嬰幼兒營養全面實施計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國民營養計劃 ” 中, 都將降低人群貧血率作為主要目標之一。
學界1989年至今的研究早已普遍證明, 維生素A的攝入量與貧血間存在著某種相關性:維生素A的缺乏常會導致貧血。 來自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埃塞羅比亞、南非、墨西哥、洪都拉斯和馬拉維的流行病學研究均表明,以兒童為主的研究對象中維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比較高, 而這些人群中貧血的患病率同樣也很高,即維生素A缺乏與貧血有正相關性。
病理生理學研究證實,維生素A可使血紅蛋白升高并調節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 進而調節紅細胞的生成。 同樣的,維生素A也可參與鐵蛋白糖基的合成與調控合成鐵蛋白的相關基因表達, 進而影響鐵的代謝。
除了證明了維生素A缺乏與貧血間的正相關性外,流行病學研究同樣表明, 發展中國家維生素缺乏人群的貧血患病率很高。雖然已經普遍證明改善維生素A營養狀況可降低貧血患病率, 但是這種干預對貧血的實際公共衛生影響尚不清楚。 因此開展更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維生素A缺乏引起貧血的生物學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2017年, 在《cell》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維生素A對造血干細胞產生直接的影響》中, 一些研究人員鑒定出視黃酸(維生素A的一種代謝物)是這種過程的一種至關重要的關鍵因子。如果這種物質缺乏,那么活性的造血干細胞就不能夠返回到休眼狀態,相反還會成熟為特化的血細胞。這意味著作為儲備的造血干細胞丟失了。這一發現在利用經過特殊培育的休眠的造血干細胞接受綠色熒光標記的小鼠開展的研究中得到證實。論文第一作者NinaCahezas-Wallscheid說: 如果我們給這些小鼠喂食缺乏維生素A的食物一段時間, 那么這會導致這些造血干細胞丟失。 因此,我們首次能夠證實維生素A對造血干細胞產生直接的影響。
而在臨床進行貧血鑒別診斷時,首先考慮的是RBC、Hb、MCH 網織紅細胞計數等, 然后考慮的則是出血、溶血、營養(鐵、鐵蛋白、Stfr、葉酸等)的營養性貧血鑒別診斷。如果在營養檢測巾, 發現血清維生素A水平過于低下就應在常規治療之外提供更多的維生素A。